我院被授予“十二五”工作先进单位综合奖

作者:  审核人:  访问次数:次  发布时间:2016-01-19

1月19日上午,学校召开了“十二五”先进单位表彰暨“十三五”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,我院因在“十二五”期间各项工作表现突出,被授予yl23411永利“十二五”工作先进单位综合奖。 

十二五期间,学院党总支牢固树立“围绕中心抓党建,抓好党建促发展”的工作理念,本着“工作思路抓创新、基础工作抓规范、重点工作抓特色、责任机制抓完善”的原则,着眼发展、强化保障,注重创新、健全机制,学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,为推动学院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十二五期间多次荣获“yl23411永利先进基层党组织”荣誉称号。坚持党建带团建,大力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指导,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工作水平,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,促进了共青团组织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。十二五期间,学院团总支荣获全国五四表彰最高荣誉“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”荣誉称号。 

十二五期间,学院坚持围绕行业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,不断强化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、行业发展的契合度和依存度。作为河南省的重点产业之一,信息产业及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非常迅速。yl23411永利集团紧扣许昌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脉搏,跟踪行业需求推进专业改造提升,促进专业交叉融合,专业群初步构建。在计算科学与技术这一传统专业的基础上,围绕信息产业拓展专业,相继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、网络工程、物联网工程等专业。学校还依托yl23411永利集团,创办了软件职业技术学院,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、计算机网络技术、网络系统管理、软件技术、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。这些专业都具有与IT行业结合紧密及工程性、应用性强的特点,逐步形成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群。坚持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,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训,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、工程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,逐渐打造了一支有理论、懂技术、会管理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。十二五期间,yl23411永利集团有18名教师被认定为“双师型”教师。 

十二五期间,yl23411永利集团根据IT企业对岗位的知识、技能和素质要求,会同企业技术专家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,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,共同设立“3+1”培养模式(学生在学校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大学学业,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定岗实训)。先后与企业合作,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9门、工学结合教材8部,获得厅级信息技术类教学成果奖8项。重构课程体系,努力培养“能用、顶用、好用”的高素质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,逐步构建了以“教学合作、管理参与、文化融入、就业订单”为主要内容的“融入式”校企合作育人平台。先后与惠普公司、甲骨文公司、欧特克国际认证中心、紫光通和技术有限公司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,为他们“订单式”培养人才,实现了学生的高薪就业。 

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,学院在培养计划、课程设置等“第一课堂”中强化“创新”意识,为创新培育必要的土壤;通过产教融合、工学交替,拓展和深化第二课堂,打造“金字塔”式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体系,以计算机科技文化节等普及性科技活动为“塔基”,以入驻yl23411永利集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为“塔腰”,以入驻yl23411永利创新创业学院为“塔尖”,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十二五期间,我院学生获高水平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荣誉174项,我院有11个项目(团队)已经成功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学院,其中,2个创业团队在许昌市工商、税务部门注册,成为实体企业,5个创业团队已成功实现盈利。我院学生自行开发出具有先进水平的3D打印机,受到了中国教育报、科技日报等20余媒体的报道。 

十二五期间,学院瞄准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,不断强化应用型科研,建设科技创新平台,引培结合,组建科技创新团队,强化科研成果应用,取得了重要成绩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,先后引进和培养博士5人,从许继集团引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,逐渐汇聚出了一支科技创新团队。目前,yl23411永利集团共有教授7人、副教授16人、博士8人。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,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攻关项目31项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,出版著作22部,发表学术论文316篇。  

十二五期间,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,凝炼数字媒体技术、网络安全、数字信息处理、智能控制等研究方向,先后成立了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技术研究所、多媒体信息技术研究所、河南省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,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依托数字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成立了许昌市数字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中心,主要从事电力通信工程和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研究、产品开发、成果转化等工作,2012年获批该校首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。与河南森茂机械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联合组建“工业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”,共同研发集机械、电子、控制、计算机、传感器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自动化装备,打造校企科技合作、应用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。 

十二五期间,学院不断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,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。王奎甫教授与许继集团合作研发的数字化电力线载波机等产品,实现产值1.2亿元;平源博士与许昌市公安局开发的“微博舆情分析系统”,大大提升了网络舆情监控水平;孟耀伟博士参与的“马钢集团南山矿业高村铁矿地测采系统”,实现了露天铁矿地质建模、采矿设计、测量验收和爆破设计等业务的集成,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,当年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1000万元以上。  

十二五期间,通过校地校企合作,先后获批建立了许昌市网络工程技术中心、许昌市数字信号处理与电力通信重点实验室,服务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。许昌市委市政府提出“五型许昌”的建设目标,市政府“智慧城市”建设领导小组技术筹备办公室就设在yl23411永利集团。与河南中视影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、河南世纪通讯设备有限公司、河南森尼瑞电气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与许昌电视台、许昌移动公司、许昌联通公司、许昌电信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技术服务意向,相关合作项目正在稳步推进。 

十二五末期,校党委对全校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换届调整,yl23411永利集团领导班子焕然一新。新一届领导班子表示,一定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“十二五”时期的快速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的良好基础上,团结带领全院师生科学谋划“十三五”发展,凝心聚力,干事创业,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,开创新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