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院举行2013级本科生(软件工程)课改成果汇报观摩会

作者:梁衡  审核人:  访问次数:次  发布时间:2016-04-21

2015—2016学年第一学期,我院特聘教授朱贵良老师担任了2013级本科三个专业的软件工程一课,并以此课为试点进行了“以项目驱动为手段,以课程设计为过程,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”软件工程课改实践探索。为更好的传达课改精神,帮助低年级学生明确学习方向,树立专业理想,4月20日下午我院在B合5教师组织召开2013级本科生(软件工程)课改成果汇报观摩会。学校教务处处长周颖杰、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处长张利出席会议,yl23411永利集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、部分教师、2015级全体本科生200余人参加会议。汇报观摩会由yl23411永利集团副院长平源主持。            

朱贵良教授首先对本次汇报观摩会召开的背景及意义做了介绍。他指出: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,是学科建设、专业建设的标志性课程。通过软件工程课程学习,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,掌握软件系统结构与总体设计知识、具有规范软件设计能力、文档编写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软件人才。结合课程教学,制定了一套“以项目驱动为手段,以课程设计为过程,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,提升内涵,突出应用,培育创新,打造特色,促进学生成长成才”的软件工程课改方案。试图探索出一条低成本、速度快、效果好的学生成才之路。最后,朱教授对学校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学校、学院和学生三个层面的问题:在学校层面,应加强工程实践课时;在学院层面应总体规划、科学布局,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。应更新考试考核观念,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,坚决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。应加大对前导课程的投入;在学生层面,应主动跳出应试教育的阴影,自觉地培养创新意识、重视基础理论学习,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牢牢把握人生正确方向。            

随后,与会领导为13级本科生28个课程设计项目中遴选出的5组精品项目负责人颁发了荣誉证书。            

在软件工程课改成果汇报环节,5组精品项目由负责人结合PPT和实物进行了展示,内容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网络工程、数字媒体、物联网工程等专业方向。其中有的作品灵感来源于校园活动,如《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管理信息系统》,该作品从大学生的校园学习为出发点,将大学生参加“挑战杯”赛事的效率大大提高,具有很强的实用性;有的作品立足于社会实际需求,如《企业客户名片信息管理系统》,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,满足上商业人士的对于名片信息进行有效快捷管理的需要;有的作品源于对日常生活的思考,如《无线智能电表收费系统》,创新性的将传统电表与无线网络相结合,可实现互联网状态下的实时用电查询和抄表工作,极具实用价值;有的作品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,如《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动漫作品设计与实现》,将我校极富地方特色的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影像化,为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做了一些探索;有的作品站在科技的前沿,如《车&路智能协同系统》,利用物联网技术,勾勒出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。应用教研室主任徐尽老师为5组项目一一作了点评。            

最后,周颖杰处长做了总结讲话,他指出:目前学校正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,在朱贵良教授的主导下,yl23411永利集团进行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,这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,值得深入挖掘。希望yl23411永利集团以此为契机,围绕学校中心工作,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力度,提升课程改革的内涵,适时可在全校范围内推广。            

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一次“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”的探索型、实验型、实践型特征突出的一次大型教学活动。在保证理论授课课时不变、教学效果突出的前提下,获得最佳的课程学习效果。与会同学表示:通过观摩这些优秀作品的展示,拓宽了他们的思维,让他们对知识与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,对专业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,也更加明确了下一步学习努力的方向,端正了学习的动机。